"Und verloren sei uns der Tag, wo nicht Ein Mal getanzt wurde! Und falsch heiße uns jede Wahrheit, bei der es nicht ein Gelächter gab!"
「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,都是對生命的辜負。」
——Nietzsche
巴哈馬長島沙灘上,一塊板,一幅天地,這就是Queenie的瑜伽旅行日常。
我們對理想生活的描述,大同小異;我們對不想成為的模樣,各有不同。
遺憾的是,大多數人一邊談論著詩和遠方,一邊甘心變成他們不想成為的模樣。
Queenie一直都知道,她想要的生活,不在遠方。
生命是一去不復返的旅程,她要的是「此時此刻」所願得償。
怎樣度過此刻,便是怎樣度過一生
一年中大部分時間的清晨,Queenie都是在一個小島上醒來的。或者希臘,或者墨西哥,也可能是別的海島。
趁著漲潮,慢悠悠繞著灣劃槳板,尋找一片最寧靜或者最適合今天心情的海域。板和錨固定好後,練一個半小時瑜伽。到了中午,曬一會太陽,吃個午飯。下午丙去有意思的地方采風。
下一個目的地正在前方等著她,不過,不急,慢慢享受當下。
墨西哥瑪雅文化Tulum秘境中習練槳板瑜伽。
離開舒適區,才能找到新的舒適點
槳板瑜伽是立槳衝浪(SUP)的一個分支,是瑜伽與衝浪運動的結合,比普通瑜伽更接近自然,脫離堅實的地面,脫離某種形式的安全感。
你置身於一片水面,所有的著力點都在一塊3米多長的槳板之上。很多傳統瑜伽最基本的簡單動作,在飄浮的槳板之上,都是挑戰。
即使最生疏的習練者,都能在10次練習之內尋找到自己與槳板的平衡點。
希臘卡拉瑪塔習練槳板瑜伽。
核心力量的強弱,只是技術輔助,真正需要覺知的,是此時此刻,你的自我是否清明,意念是否專注,這決定了你會不會掉落水面。
即使有經驗的瑜伽者也難免落水,那一定是因為你尚未察覺的分心雜念。
別擔心這一切,你要做的,只不過就是放下執念,走出舒適地帶,來嘗點新鮮。
有型的身體很多,有趣的靈魂太少
每一滴酒,都回不去成為最初的葡萄,年齡,對於43歲的Queenie來說,充滿著機遇和可能,好似手握芬芳。
38歲,她第一次看見一張照片,是一個女孩在一塊漿板上做反戰動作。湖藍色的海,白色比基尼,天人合一。Queenie把這張照片存成頭像,那時還不知道這就是槳板瑜伽。
39歲的夏天,去墨西哥小島上發現有人在劃槳,原來她一直惦記的那個場景,正是習練槳板瑜伽!
一個小時的練習後,Queenie已經可以在板上站起來,她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這項運動。
所謂機緣,不是巧合,是長久的熱情和有趣的心。
那一年年底,她決定去紐西蘭進修金融學碩士,在這個太平洋上的美麗島國,她每個週末都抱著一塊從國內買的槳板去海邊練習。為了更好地領悟瑜伽,第二年4月考下瑜伽教練證,3個月後又考下槳板瑜伽教練證。
那年,是Queenie的40歲,是其他人略帶悲壯地思考所謂“中年”的時間。她拿來享受新的人生體驗,學習新的運動,每時每刻讓靈魂與天地自然對接。
Queenie具有超強的感染力,在她眼裡,生活充滿樂趣與新意。
當你向外旅行時,才開啟了向內的旅程
只要在北京,Queenie一週三次要帶泳池裡的槳板瑜伽課,除此以外,有時做做瑜伽或者去練Barre。
從去年開始,Queenie決定讓槳板瑜伽這項運動真正回歸「生活方式」的範疇。既然槳板瑜伽發源於海邊,我們為何非要囿於城市,為運動而動?
她開始帶著她的「槳板瑜伽私享營」營員滿世界玩。她相信,每一次向外旅行的過程,都有不停與內在的自己相遇的契機。
有無數次,在海天之間,冥想的靜謐中,遇見內心自由的自己。此刻,「我的人生想成為什麼,我是誰」這些問題的答案好像觸手可及,在那個時刻,海和呼吸聯動,自我得以真正聯結。
在巴哈馬藍洞海域練習槳板瑜伽。
在印尼巴厘島清澈的海面上享受陽光。
Queenie自己是個隨遇而安的人,她不擅長給自己壓力。從來不想讓自己成為某種標準的佐證,運動也一樣。她愛運動,卻不想為了運動而強迫自己達到某種目標;她更希望,運動是生活的一部分。
你選擇了哪種運動,那說明你的生活方式與它息息相關。
做真實的自己,就是放自己自由
幾乎所有的學員最初決定練習槳板瑜伽,都以獲得好身材為目的。最終,她們都把這種運動納入生活之一。這是來自Queenie的鼓勵。
馬甲線和肌肉線條固然很好,但這些只是停留在身體表面的美而已。動起來的美,才是真正鮮活難忘的美好,體態、步態、舉止甚至聲音,它們發於你對身體的控制,源於你對自我的認知。
「聽從內心,做真心想做的事情,不貪婪,不違心,接受自己,不用裝成另外一個人。」
運動,是你如何對待生活的一種態度。
活成你自己,是最適合你的方式